失独家庭的命运,何去何从,大家期待政策
2014/05/20
56岁的王爱莲并不识字,更不用说上网抱团取暖或者是为争取国家政策而努力了,她是被另一名“同命人”带到聚会现场的。
在这位朴实的农村妇女的生命当中,丈夫和儿子就是她的全部。然而命运的不公在于,这两个她深爱的男人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先后离他而去。
2013年11月28日,王爱莲30岁的儿子路宽前往当地的一家KTV参加朋友的聚会,在KTV楼下停放电动车时不小心刮蹭到了一名女子。厄运突然降临,女子随即打电话将自己正在二楼娱乐的几名男性朋友喊了下来。
“他们其中有人保住了我的儿子让他不能反抗,然后一个人用刀子在我儿子的这里跟这里捅了下去”。
刀刀致命,几分钟后,路宽便不再动弹。凶手随即落网。
2014年4月15日,儿子去世之后仅仅几个月,一直卧病的丈夫在丧子和疾病的双重打击下也离开了人世。
在讲述这一切的时候,王爱莲几乎已经流不出任何眼泪。由于自己并不识字,丈夫和后事和儿子的案件都不得不交给自己家中的哥哥打点。
这名略显木讷的农村妇女每天所能做的就只有呆坐在屋子里,房子刚刚被粉刷过不久,原本是给今年打算结婚的儿子准备。
48岁母亲怀孕3次胎儿不保
失独者面临的问题,除了心理上几乎不可弥补的创伤,更多的是来自于对未来的忧虑。
“我们两个谁死在头里谁就算是有福气的”,47岁的曹关亮痛失爱子刚刚一年多,回忆起孩子,这位外表刚强的汉字会哭的泣不成声。
48岁的宋玉芳是潍坊市坊子区人,2003年,儿子在野外放风筝时坠入深井身亡。她最大的心愿就是能“再要个孩子”——但先后怀孕3次,都没能保住胎儿。
“今年莫言在全国两会上提出了关于失独家庭的提案,我们都特别高兴”,威海的李亚军是当天为数不多的潍坊以外的“同命人”,在她看来,莫言关于给失独老人公职人员待遇的建议非常符合大家的心意。
经济上的补偿固然是必不可少的,但是心灵的创伤却更难愈合。当天的聚会中,记者特意邀请了生殖方面的专家到场,不少失独者仔细询问了关于自己再生育的可能性。
对于失独者来说,能够再次成为父母,拥有自己的孩子是疗伤最好的方式,但是实际上,由于年龄和疾病的原因,能够实现这一愿望的注定只能是少数。而随着年龄的增长,养育一个孩子所要面临的巨大经济压力也让很多人望而却步。
“只有再要一个孩子,才能彻底改变命运”,陈红也非常期待能够孕育新的生命,“能够出现奇迹最好,如果不行努力了也不会后悔”,她告诉记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