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河南的小麦已经收了7成,今年温饱问题解决了
2014/06/06
在你阅读今天的报纸时,一个独特的节气已经悄无声息地到来:今日2点零3分,二十四节气中的芒种正式降临中原大地。6月份,河南大地的小麦已经收割70%了,丰收在望!
上一个节气“小满”,是吹响了夏收的集结号。“芒种”时分,正是农事如火如荼之时。和其他节气相比,芒种非常“低调”,既不像惊蛰、大暑对天气传神的描述,也不像立冬、春分形成有流传广泛的习俗。芒种,沾着浓浓的乡村泥土的气息,数千年来,一次又一次提醒着这片土地上最重要的事情。
“五月节,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。”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这样记载。众所周知,二十四节气是为安排农业生产而来的,但是流传至今,直接和农事联系的只有小满、芒种了,其中,芒种无疑是最具农业气息的。
春争日,夏争时,小满赶天,芒种赶刻。芒种的“芒”,是指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,可以收割,“种”字则象征谷类作物开始播种。所以,有人也把芒种叫做“忙种”,既“稼”又“穑”,突出的就是“忙”字,这是农家一年中时间最赶的时候。
【抢收】黄河两岸吐金黄五月中原粮满仓
6月初的黄河,汛期将至,水量逐渐丰沛。记者驾车沿黄河大堤行驶,极目远眺,母亲河两岸一片金黄,数不清的饱满麦穗簇拥着,一种独特的香味飘散在空气中。一个月前希望的田野,已经完全成为丰收的粮仓。
农历进入5月,天气逐渐干热,我省很多地方迎来高温天气。当都市里的人们争相躲进空调房中不愿露头时,已准备多时的农民兄弟正顶着烈日奔向田间地头,在整个中原大地上演抢收大戏。据省农机局统计,截至昨日,全省收获小麦5859万亩,已超过总面积的7成。职业的收割机大队,结束了黄河以南的工作,正浩浩荡荡向黄河以北进发。
农田里机器轰鸣,农民挥汗如雨,城里可能感受不到。不过,在芒种到来的日子里,有时间可以去郊外走一走,闻一闻新麦香,自然能体会到“东风染尽三千顷,折鹭飞来无处停”的意境,这是乡村农忙时独特的美景。
【气候】芒种过后一树梅子家家雨
“黄梅时节家家雨,青草池塘处处蛙。有约不来过夜半,闲敲棋子落灯花。”南宋诗人赵师秀的这首《约客》流传千载,生动地描述了农历5月上旬,江淮地区的气候特点,阴雨不断,也是梅子成熟时,故称“梅雨”。又因空气湿度大、气温高,物品容易发霉,也有人称“霉雨”。
敲响“梅雨”时节到来鼓点的,正是芒种。芒种过后,中原地区开始向雨季过渡,天气也逐渐由干热向湿热转变,极端恶劣天气出现概率升高,如龙卷风、冰雹、狂风、暴雨、干旱等都有可能出现。
据省气象台消息,今天白天,三门峡、洛阳、安阳、鹤壁、濮阳、新乡六地有阵雨或雷阵雨,其中雷雨时局部伴有短时大风等强对流天气,请注意避让。
伴随湿热天气的到来,各种食物发霉很快,蚊虫也开始滋生,以传染病为代表的疾病的危害正在加大。
【养生】起居宜早饮食需淡
“芒种夏至天,走路要人牵。牵的要人拉,拉的要人推。”这一民间描述,传神地刻画出芒种过后人的状态——懒洋洋。此时,养生专家建议,勤洗澡,勤换衣物,早睡早起,一旦熬夜过深,第二天很容易昏沉一整天。中午时,可以适当小憩,保证下午的工作状态。
随着天气炎热,很多人开始没有食欲。专家建议,除补水外,饮食方面也要调理,应以少油腻、清淡、质软、易消化为主,吃山药、大米、大枣、鸡肉、牛肉、荞麦、豆类等。如果没有胃口,可以多吃一点水果,像西瓜、苦瓜、番茄等偏凉性蔬菜。
芒种习俗
●送花神
农历二月二花朝节上迎花花神。芒种时,百开始凋残,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仪式饯送归位同时表花神,花神,达对花神的感激之
相在情,盼望来年再次会。现这一习俗渐已没落,但在古代小说如《红楼梦》中对其有详尽记述。
●安苗
安苗是皖南的农事习俗活动,始于明初。芒种时节,种完水稻,为祈求秋天的好收成,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。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成五谷六畜、瓜果蔬菜等形状,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,作为祭祀供品,祈求五谷丰登。
●打泥巴仗
贵州东南部一的侗族男女,每年芒种前带青年后都要举办打泥巴仗节。当天,新婚夫妇由要好的男女年青陪同,集体插秧,边插秧边打闹,互扔泥巴。活动结束,检查战果,身上泥巴最多的,就是最受欢迎的人。
●煮梅
在南方,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,三国时有“青梅煮酒论英雄”的典故,如今还保留着“煮梅”的习俗。梅含多种天然优质的矿物质和丰富有机酸,但味道酸涩,需加工后方可食用,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