郑州晚报广告部

四名小伙凑钱创业 一年把金额翻百倍

2014/12/26  
际遇 “无缝对接”的合伙人 河南商报记者初次遇到这4位年轻人,是在去年申请大学生创业贷款遇阻时。没想到,如今,他们已把事业做得风生水起。彭肖东是4人中年纪最小的,1991年出生,用他的话来说,如今的4个人是“无缝对接”,2人做硬件开发,1人做软件维护,1人开拓市场。 关键词:相遇 26岁的赵坤锋是4人中年纪最大的,也是团队的主心骨。2012年11月,跑了一年市场营销的他遇到了几个新来的90后实习生,“我们经常在一起谈心,说说对产品的看法,还有团队的建设等。”赵坤锋说,创业的念头从未在他心里断过,“有了市场经验,我们说干就开始干了。” 起步 交完房租买了办公用品后只剩1000多元 公司正式开张是在今年4月份,他们几个毕业不久的学生凑了3.5万元创业资金,除去半年的房租和办公用品开销,账面上就剩下1000多元钱。 他们做的是“微电系统”,换言之,就是日渐兴起的智能家居系统,“从电视、监控等,到无线路由,都可以实现集中系统化管理,也许只要一个手机,或者一个平板电脑。” 但目前,因为原始积累太少,他们只能参与到工程的一项或者几项中。虽然难度很大,但他们觉得,这将是未来生活的一个趋势。 关键词:创业 他们把办公地点设在了中部电子集散地的郑州科技市场,一个三室一厅的房子,既是办公室,也是会议室,到了晚上就成了休息室。 守着科技市场的货物资源,他们很容易就能找到需要的产品,然后根据买家需求再二次改装,“也就是说,我们做的是中间环节,降低成本的同时,还加入自己的东西在里面。” 现状 “年轻人不知道苦和累” 在科技市场,相比那些只有1个老板,剩下全是雇员的公司,彭肖东觉得,作为“没钱没人”的屌丝,他们4个人就只有冲劲儿,“每天都要动起来,也就忘了苦和累。” 关键词:奋斗 赵坤锋最惨的经历是,在“扫街”1个月里只接到价值1200元的一个安装监控视频的单子。“当时店主在装地板,我帮忙扛沙、和水泥,人家看我实诚,才把单子给我。” 就是凭着这股韧劲,他从城东“扫街”到城西,订单也慢慢多了起来。 采访时,4个合伙人中的许中华没能赶回来,他已经在郑州南三环的工地上驻扎了一个多月,随时准备为买方答疑解惑。 理念 坚持做实现梦想只是时间问题 问及假如失败如何打算,他们回答:根本没时间去想。“我们认为我们的项目有前景有市场,结果不会差的。”赵坤锋说,前段时间他们又招了3名员工,算是扩大了规模。截至上个月,除去各种成本,公司账上还有10多万元,“我们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开始。” 关键词:未来 说起未来,几个年轻人激动起来,“希望有一天,我们做的视频监控能覆盖全市,具备人脸识别、音频播放等功能,这样一来,不管是个人,还是政府机关,都可以根据实际各取所需。” “不试只能永远给别人打工,试了还有成功的希望,现在环境政策允许,我们为什么不做呢?”赵坤锋说。

郑州晚报广告部

·联系电话:0371-65178533

·广告电话:0371-66330030

·24小时服务电话:13526529293

·电子邮箱:hngg2008@126.com

·上班时间:

·周一至周六(8:00-18:00)

·联 系 QQ:91644912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