郑州晚报广告部

100多位储户超亿元存款失踪

2015/05/14  
内人士认为,近年来全国各地连续发生不法分子勾结或冒充银行工作人员,以高息诱惑储户到特定银行存款,继而将存款卷走的恶性案件,一方面是由于储户自身防护意识薄弱,另一方面也暴露了银行内部管理的严重疏漏。 巨额存款被卷走 客户哭晕在银行 五一刚过,位于杭州市延安路的中国银行杭州市庆春支行就陆续有储户聚集,称自己的钱财被骗,要求银行归还,有的人甚至当场哭晕。 “存了100万的银行卡,放在银行客户经理手上,原本2015年10月可以拿,结果却被告知钱已经没有了。”网友@开心地中海在网上发帖子哭诉。 据一名声称被骗的储户表示,自己去年卖了房,手头有了笔钱,听说这个银行网点的存款利息很高,觉得还是国有大银行比较安全,就通过朋友找到了这个客户经理办存款,然后把存钱卡交给了“客户经理”,换来一张“承诺书”。“当时客户经理称这张卡要保存在他那里,一年不能动,保证给我高利息。承诺书就是保证凭据。我看见承诺书上有银行的抬头和印章,所以就放心了。” 后来证实,银行从没有过这样的业务,承诺书上的印章也是私刻的。 记者从杭州市有关部门证实,原中国银行员工陆某与此案有关联,目前登记的被骗储户已超过100人。5月6日,陆某向下城警方投案自首,另外3名犯罪嫌疑人也于5月9日被警方抓获。 据警方初步调查,自2010年起,在犯罪嫌疑人李某指使下,陆某及其同伙以可办理高息存款为由,诱使客户交出银行卡、密码、身份证,并伪造银行承诺函,吸收储户资金。目前,四人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已被刑事拘留,案件仍在进一步调查中。 高息诱惑+内鬼操作 银行监管存漏洞 近年来,浙江、河南、安徽、湖南等地频频发生类似案件。2014年初,杭州联合银行42位储户总计9505万元存款“不翼而飞”。后经警方查明,犯罪团伙收买了银行的工作人员祝超菊,储户在柜台存钱时,在输入密码时被误导,资金被存入后立即被转到其他账户上。 杭州市联合银行法务部负责人认为,随着利率市场化,储户日渐热衷“货比三家”,选择利率更高的银行进行选择性存款。不法分子利用银行工作人员的特殊身份,给受害人营造了一个在银行存款的安全假象。 杭州市公安局负责侦办此案件的民警认为,贴息原本只是银行为拉拢储户进行的一种暗箱操作行为,不法分子以此为诱饵,并将个别银行工作人员拉下水,利用公众对银行的信任,使这种金融犯罪的风险迅速提高。 储户索赔难 存款丢失谁该担责? 存款丢失后,储户最关心的是能否挽回损失。但据记者调查,储户获得赔偿的几率并不高。 记者注意到,除了在杭州联合银行的案件中,该行对数千万元的储户损失予以先行赔付,其他大多数“存款失踪案件”的索赔陷入了漫长的官司纠纷中。 浙江省金融法学会常务理事、赞程律师事务所律师程学林认为,和银行相比,储户往往处于弱势,需要出台此类案件适用法律标准,进一步确定银行对内部员工违规应负的责任。

郑州晚报广告部

·联系电话:0371-65178533

·广告电话:0371-66330030

·24小时服务电话:13526529293

·电子邮箱:hngg2008@126.com

·上班时间:

·周一至周六(8:00-18:00)

·联 系 QQ:916449120